兒童與悲傷

兒童與悲傷

死亡是一種自然現象。專家們一致認為,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不應該對親人的死亡避而不談。孩子有能力將死亡視為事件,並且有好奇心去探究相關問題。一般建議以適合其年齡的方式,簡單而真誠地與孩子談論死亡。透過提問,了解孩子對死亡的了解程度。然後,你可以簡單而誠實地向他解釋情況。例如,你可以說:「奶奶的心臟太累了,停止了工作,所以她死了。」重要的是避免給出可能讓孩子感到困惑或恐懼的答案,例如「奶奶睡著了,不會再醒了」或「上帝把奶奶帶去和天使在一起了」。雖然這些話的本意是安慰和撫慰,但孩子實際上可能會以更字面的意義來理解它們。例如,孩子可能會因為同樣的事情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而害怕睡覺。如果孩子想問問題,就允許他提問,但如果他沒有回答,就不要強迫他。年紀較小的孩子可能會問「奶奶現在在哪裡?」或「我的小貓在天堂嗎?」這樣的問題。年紀較大的孩子可能更能理解死亡的終結性,會問一些更抽象的問題,例如與信仰、生命意義等相關的問題。對於任何年齡的孩子,都要堅持用孩子能夠理解的、真實、簡單的語言來回答。

你如何向孩子解釋親人的死亡?

孩子的年齡和情緒發展會影響他們體驗悲傷的方式。

Young mixed race latin white girl talking with mom about loss of loved one

2至7歲


這個年齡的孩子開始將死亡視為永恆的事件。他們可能會將死亡視為對自身安全的更具個人威脅,產生對死亡的恐懼,或採取「預防性」行為來「保護」自己免於死亡,例如與他們認為可以保護自己的人結盟,或專注於「勇敢」或「善良」。其他孩子可能只是在社交和/或情感上疏遠他人。症狀可能包括難以集中註意力學習、難以遵循指示以及難以完成日常任務。

7至12歲


這個年齡的孩子開始將死亡視為永恆的事件。他們可能會將死亡視為對自身安全的更具個人威脅,產生對死亡的恐懼,或採取「預防性」行為來「保護」自己免於死亡,例如與他們認為可以保護自己的人結盟,或專注於「勇敢」或「善良」。其他孩子可能只是在社交和/或情感上疏遠他人。症狀可能包括難以集中註意力學習、難以遵循指示以及難以完成日常任務。

Young hispanic teen coping with loss

青少年


雖然青少年對死亡的理解和感受與成年人大致相同,但他們表達悲傷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他們可能會以更戲劇化的方式做出反應,或採取魯莽的行為來試圖「對抗」死亡。魯莽駕駛、吸煙、飲酒、吸食非法藥物或進行無保護的性行為,都可能是他們焦慮和悲傷情緒的「表現」。

Young hispanic teen coping with loss sitting at window alone

青少年應對失去


青少年難以應付失去親人的痛苦,有時可能會出現自殺的念頭。兒童和青少年自殺的警訊可能包括:專注於死亡、有自殺念頭或公開談論自殺,或贈予財物。失去親人的青少年的父母應該注意孩子行為的任何變化,如果覺得孩子可能面臨危險,應立即為孩子尋求專業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