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的過程

悲傷的過程

每個人處理失去親人的方式都是獨一無二的。雖然每個人的悲傷過程各不相同,但在努力療癒失去親人的過程中,我們都會經歷一些共同的感受。

我們對悲傷過程中各種不同感受的反應通常被描述為「階段」。這些階段並非與「真實時間」掛鉤,人們也不一定能以有序、直接的方式進入和退出這些階段。每個階段可能持續幾分鐘或幾小時。從一個階段進入另一個階段,然後再循環回到第一個階段,這種情況很常見。在繼續克服悲傷的過程中,你可能會發現自己重複這個過程很多次。人們在悲傷過程中通常會經歷五個階段。這些階段分別是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和接受。一開始,你可能會感到疏離、震驚或麻木。你甚至可能會想,為什麼自己沒有因為失去而更加難過。這種疏離感是一種生存反應。它只是大自然幫助你在極端壓力下繼續維持基本功能的方式。否認是一種工具,它能讓你無意識地在失去親人後的日子裡繼續生活,並做好繼續前進的準備。憤怒是連結悲傷最初麻木的橋樑。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對醫生、家人、逝去的親人,甚至對上帝感到憤怒。憤怒是療癒過程的必要階段。你的憤怒與你的痛苦息息相關。你越是真正允許自己感受憤怒與痛苦的交織,憤怒就越少,你的療癒能力也會越強。在失去親人之前和之後,你可能會覺得,只要你的親人能夠活下去,你什麼都願意做。 「要是…就好了」和「如果…會怎樣」會反覆出現。內疚常伴隨著討價還價。你可能會想,如果當初你做了不同的事情,讓你的親人還活著,你或許會試著質疑醫生和自己。你可能會回到過去的生活,以逃避當下的痛苦。討價還價之後,空虛和悲傷的感覺會更深層地浮現。這種憂鬱並非精神疾病的徵兆,而是對巨大損失的適當反應。當失去的痛苦完全紮根在你的靈魂深處,你意識到你所愛的人不會再回來時,感到深深的悲傷(憂鬱)是正常的。在親人過世後不經歷憂鬱是非常罕見的。憂鬱是走向復原的必要步驟。最終,你會進入悲傷的接納階段,接受喪親之痛。此時,失去已經成為你故事和歷史的一部分。它不再像最初那樣吞噬你的生活。接受會帶來更多的內心平靜。當你度過這個階段時,你會發現自己再次對一些以前喜歡做的事情感興趣,並且能夠享受它們。你可能會發展新的興趣和人際關係。你已經學會了以一種建設性和療癒的方式去面對失去。

我還要這種感覺多久?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他們的悲傷也各不相同。每個人走向治癒的路徑也不同。雖然沒有絕對正確的時間來度過悲傷的過程,但許多專家一致認為,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走出悲傷的陰影,這並不罕見。

複雜的悲傷

哀悼過程的持續時間也會受到您與逝者的關係、您獲得的支持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如果一個人的生活中曾發生過其他事件或創傷性損失,那麼治癒過程有時可能會受到干擾或延遲。如果其他損失相對較新,或者本身從未被完全處理過,則尤其如此。這種悲傷經驗被稱為「複雜性悲傷」。正在應對這種悲傷的人可以透過與受過處理複雜性悲傷問題培訓的專業人士合作而受益。如果一段時間後,您發現悲傷仍然持續存在且令人難以忍受,甚至影響您的日常生活,請尋求專業諮詢。